佛法说,世界有生住异灭,人生有生老病死。我们自然界,也有夏秋冬。生老病死,我想,应是人生的四季。一青,二灿烂,三枯萎,四凋零。自然,有自然的法则。人生,也应有人生的法则。古今仁人智者,都在探寻,在此法则下,人生于不同阶段应如何生长、生存、生活、生灭才更合规律。
在古印度,有一抹东方的曙光,他为人生照出一条这样的路。这种文明认为,人生应分为四期,每个阶段,着力的各有侧重:第一期,少年,应着力于学习、求知,练就技能;第二期,青年,应着力于、婚姻,培养下一代;第三期,中年,应着力于工作、事业,为社会作贡献;第四期,老年,应着力于修、养,归隐宗教修持实践,为自己谋后路,为世人留榜样。我等本是人间一俗子,虽也谈超越,但岂敢自诩已经超越。既为凡夫,除了特定的对象,我想,古印度的这抹曙光,是会为人们照出一条比较光亮的路。因此,我想恳切地建议我们的同辈或前辈们——人生难得,人生苦短啊,在我们劳累半生、繁忙半生之后,今天,我们也应静下心来,放下心来,净下心来,安下心来,认认真真考虑一下我们的后半生,需要什么?缺少什么?什么最急迫?危机在哪里?我们做了些什么?在做些什么?我们是不是要慎慎重重想一想:生死是怎么回事?过去未来是怎么回事?我们是谁?谁是我们?我们从哪里来?要回到哪儿去?百年前的我们是什么?百年后又是什么?我们是自我拯救?还是由谁来拯救?最终,我们是希望者?还是绝望者?是胜利者?还是失败者?思想决定行为,观念决定行动,不解决认识问题,我们就无异是无苍蝇,飞,无异是盲目的蜻蜓,舞。我们的人生,在我们的飞、舞中,多数人已晕转向了,既没有了方向,也没有了前程。因为,老死就是方向,老死就是前程啊。也因此,在我们人生还有一半的时候,是不是该好好想一想,想一想,想一想下一半的甚至下一世的人生要怎么过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